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我国涉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特点及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的地位、作用/吴昊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2:15:39  浏览:81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我国涉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特点及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的地位、作用

吴昊亮 iholywood@163.com

提到涉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在广义上应当包括两个部分:即对外资的税收法律制度和对我国对外投资的税收法律制度。但是,中国作为缺乏建设和发展资金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也就理所当然地以资本输入为主,以资本输出为辅。实际上,资本输出比起资本输入来要确实要少得多。所以相应的税收法律制度也就明显地表现出不平衡性:对外资的税收法律制度要远远地比关于对外投资的税收法律制度系统而详细。这样,涉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狭义上就指对外资的税收法律制度。下面我们对其做一讨论。
我国的涉外税收法律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补充,形成了目前的局面,而且可以说,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对涉外税收法律制度的考察,不得不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这样的专门的涉外税收法和其他大量的包含有和外国投资税收相关内容的税收法律制度都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这样的考察,我们可以在总体上看出我国涉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的下述几个特点来:
一、与内资税收法律制度的并轨和双轨情况并存:
一般地,在各发达国家,对于内外资实行的是统一的税收法律制度。采用部分的内外资双轨制,可以说是我国法律的一个特色。这是长期以来对内外资利益衡平的结果,从早期的完全双轨制,对内资一套,对外资一套,到现在的部分双轨制,最后到我国未来的完全内外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现着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是一个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不断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过程。
目前,我国在增值(value added tax)、消费税(excise)、营业税(sales tax)等方面实现了与内资税收法律制度的并轨,而在所得税上仍然采用双轨制。1993年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是我国税制统一改革成功的一步。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则继续在在所得税方面保持双轨。不过,我们应当认识到,这和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逐步发展是相适应的,不应当奢望一口吃个胖子,一下子实现全面并轨,有很多问题尚等待我们解决。
二、对外资规定了大量的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一国依法给予的税收减免和从低税率征收。事实上,为了吸引和鼓励外国投资者对本国进行投资,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在本国的税收制度中规定有收优惠措施。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是内外统一的,所以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所得税方面。按我国法律的条文规定,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0%(国家税)+3%(地方税),共为33%,和内资企业是一样的。而经过各种实际减免优惠,比如3%的地方税从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开征过,都减免掉了,实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负担率甚至不到10%。而且,在外国投资者将企业利润进行再投资的,还可以得到所得税退税。
此外的优惠还体现在预提税方面。原则上为20%的对外国企业来源中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预提税,实际根据各种条件都或减或免。比如,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的利润就可以免税。这个优惠可以将相当优厚。
还有在关税方面,外资企业也根据有关法律享受着优惠。
不可否认的,税收优惠起到了鼓励外国投资、引导外资流向的重要作用,税收优惠制度是投资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看,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税负从轻、优惠从宽的税收政策,成为了外商投资的“指挥棒”,实践上取得了吸引外资的实效,并且将外资引导到本国优先发展的行业或地区。
提供税收优惠,首先增加了本国的投资总量。显而易见的一个结果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这当然和中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巨大吸引是分不开的。
然而我们应当看到,税收优惠的一个更大的作用:引导外资流向,使外来投资在产业之间、地区之间达到合理的配置。一个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当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1.产业行业政策:
许多发展中国家向本国落后和亟待发展的产业、行业提供特别的税收优惠,以引导外资投向这些产业、行业。例如,巴西政府规定,凡投资于林业、旅游业、渔业的投资者,可享受6%~25%不等的投资税收抵免。印度尼西亚更是排出了明确的外商投资《优先顺序表》,给予延长免税期的优惠。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在产业行业政策方面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对从事农业、林业、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享受“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以后,在以后的10年内继续按应纳税额减征15%~30%的企业所得税的额外优惠。
2.地区发展政策:
为了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平衡,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许多国家规定对在这些地区投资的企业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例如巴西政府就规定,凡在巴西东北地区和亚马逊地区开办企业,均可享受免纳联邦所得税15年和20年。墨西哥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给予不同税收优惠。
常见的还有在本国境内设立一些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或技术开发区等,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印度对出口加工区的企业就可以免征所得税。我国很早就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和窗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出口政策:
为了鼓励本国产品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发展中国家对出口型企业给予特别的税收优惠。如新加坡对产品出口的新兴工业,免税8年,相比之下,不能出口,就只免5年。
4.其他政策:
包括对于引导外商企业将利润再投资、引导外商引入优秀的新技术、引导外商为本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政策。
我们也应当看到,税收优惠虽然在吸引外资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也绝对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它必须和其他各因素配合,综合而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外国投资者产生吸引力。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并不能把原因归结于中国的税收优惠最到位。而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基于中国极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基于中国目前稳定的政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这才是投资环境的完整含义。
而且,税收优惠固然有利于吸引外资,但也牺牲了本国的税收利益。而且很多资本母国实行税收抵免,而非税收饶让。投资者很可能并没有因为中国的税收优惠而得到多少实利,只是把本国的应得到的税金拱手让给他国而已。
由此,我国进一步的实现内外税收并轨是一项明智的选择。这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更严峻的国际经济挑战是相适应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内资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改变目前实际内资企业税负重于外资的不合理现象。我们现在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进一步加大优惠,和各发展中国家展开税收优惠的大比拼,而是
1、在认识到税收优惠的吸引外资的作用基础上,加深对其引导外资合理配置的作用。即更明确、详细的按产业、行业、地区等政策区分优惠措施,目前做的是不够的。比如,对一些污染环境、严重耗费中国自然资源的产业就要明确减少优惠甚至不给优惠,也杜绝地方部门为了外资而不顾国家和社会利益。
2、准确认识税收优惠作用的大小,争取创造更好的政治、市场、劳动力素质、自然资源等环境,而非盲目扩大税收优惠,损失国家经济利益。

总之,我国的涉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处于内外资双轨和并轨并存的时期,并向着全部并轨、实现税制统一发展。我国涉外投资税收法中提供了大量的吸引外资的税收优惠措施,这些优惠措施在我国的资本引入中起到鼓励外国投资、引导外资流向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应当盲目崇拜税收优惠的作用而损失国家利益,应当通过创造包括多因素在内的综合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使我国经济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参考书目:
1、余劲松 《国际投资法》 法律出版社 P229
2、张守文 《税法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P233
3、孙遥春 《中国涉外经济法概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 P275
4、姚梅镇 《国际投资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 P232
5 朱炎生等 《国际经济法论丛》 P277
2002年6月18日于南京大学浦口校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行政监察案件移送规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行政监察案件移送规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9月16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4年9月17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明确行政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的案件移送关系,提高执法机关查处案件工作的整体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均应依法履行职责,做好各类案件的受理和处理工作,并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管辖权限和范围做好涉及行政监察对象案件的移送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监察机关,系指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构。
本规定所称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系指依法定程序设立,并由法律、法规和规章授予行政执法权的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政府工作部门或组织。
本规定所称行政监察对象,系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第四条 检察机关受理的涉及行政监察对象的案件,依法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免予起诉决定或提起公诉后依法撤诉的,应在作出处理决定(或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下列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机关:
(一)案件移送书;
(二)撤销案件、不起诉、免予起诉或撤诉决定书副本;
(三)摘录或复制的主要证据材料;
(四)依法没收、追缴或责令退赔的财物清单;
(五)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五条 审判机关审理的涉及行政监察对象的刑事案件,依法作出免予刑事处分或无罪判决的,应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下列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机关:
(一)案件移送书;
(二)免予刑事处分或无罪判决书副本;
(三)摘录或复制的主要证据材料;
(四)依法没收、追缴或责令退赔的财物清单;
(五)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六条 公安机关受理涉及行政监察对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案件,应在依法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下列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机关:
(一)案件移送书;
(二)治安处罚决定书副本;
(三)摘录或复制的主要证据材料;
(四)依法没收、追缴、责令退赔或罚款的财物清单;
(五)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七条 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受理的涉及行政监察对象的案件,除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外,认为尚需给予政纪处分的,应在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下列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机关:
(一)案件移送书;
(二)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
(三)证据材料;
(四)依法没收、追缴、责令退赔或罚款的财物清单;
(五)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八条 行政监察机关受理的行政违纪案件,经审查认为应由行政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或其主管机关处理的,或者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后认为尚需由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在作出处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下列材料移送其所在单位、主管机关或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

(一)案件移送书;
(二)监察决定或监察建议书;
(三)证据材料;
(四)暂扣、封存的物品和非法所得清单;
(五)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九条 行政监察机关受理的行政违纪案件,经审查认为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将下列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

(一)案件移送书;
(二)证据材料;
(三)暂扣、封存的物品和赃款、赃物及清单;
(四)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十条 案件移送时,移送机关应事先通报接受移送机关,并填写案件移送书一式二份,加盖移送机关印章后随案送达接受移送机关。
案件移送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案件移送的理由;
(二)移送机关和接受移送机关名称;
(三)随同案件移送的有关材料的名称、数量,并注明是原件还是复印件;
(四)案件移送书的编号及签发日期;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一条 案件移送可以专人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
专人送达的,以接受移送机关在送达回执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的,以接受移送机关在挂号回执上注明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十二条 接受移送机关在案件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接受移送的决定。决定不予接受移送的,应书面通知移送机关并说明理由,连同案件材料一并退回移送机关。
第十三条 接受移送机关在案件办结后,应将办理结果书面通知移送机关。
第十四条 移送案件结案后,移送机关和接受移送机关应分别做好案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第十五条 本规定的应用解释权属省监察厅。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9月17日

关于转发《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建设银行


关于转发《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1994年8月4日,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吉林、陕西、江西省分行,天津市分行,重庆市分行:现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清(1994)9号“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奖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转发你行,并就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关于“资金核实申报表”项目的填报口径
“资金核实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的项目要统一按照建总发字(1993)第123号通知规定的“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口径填列。项目名称和含义相一致的,如“申报表”中的“流动资产”与我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相一致,应如数填报。对于项目名称或含义不一致以及其他方面的口径问题,要按下列要求办理。
(一)“申报表”中的“长期投资”,应按我行“长期资产”的口径扣除其中的固定资产有关项目(第34行至39行)的数字填列。
(二)“申报表”中的“固定资产”项下各栏应按我行“资产负债表”中第34行至39行的固定资产有关数字填列。
(三)“申报表”的资产方缺少我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代理政府投资”和“代理贷款”两项。填制“申报表”时并入“六、其他资产”项内。
(四)“申报表”的负债方缺少我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代理政府投资基金”、“代理贷款基金”和“其他负债”三项。填制“申报表”时并入“八、长期负债”项内。
各行对“申报表”并项填列的有关数字,请在书面报告中予以说明。
二、关于“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的填报要求
(一)“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以下简称“明细表”)要按资产类别分类、进行分表逐项填报。
(二)“明细表”中的“其中:申报核销损失数”的逐项填报之和应与“申报表”中申报处理的损失数相一致。
三、关于“资金核实各部门批复意见”的填报方法
“资金核实各部门批复意见”(以下简称“批复意见”)是按工业企业核实资产的要求设置的有关栏目。我行系统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下级行向上级行报送时,在“开户银行意见”栏内签批意见并盖章。
(二)与报送行同级的当地中企部门在“财政中企处意见”栏内签批意见并盖章。
(三)上级行在“企业主管部门意见”栏内签批意见并盖章。
(四)与上级行同级的当地中企部门可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意见”栏内签批意见和盖章。
四、关于申报损失的具体要求
(一)贷款呆帐损失的核销要按照建总函字(1992)356号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修订《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帐准备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填制“核销贷款损失申报表”,并按填报说明的要求办理。各级行审批、转报时,应按照建总发字(1994)第36号《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呆帐贷款核销审批程序的规定》办理。
(二)资金、财产多缺的处理要按照建总发字(1993)第101号《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处理权限申报核批。
(三)帐外资产按照建总发字(1993)第101号《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管理试行办法》申报核批后,还应按照财政部国清(1993)120号“关于印发《清产核资扩大试点中有关政策问题的解释》的通知第(十五)条”规定“清查出的帐上资产……暂先单独列帐”执行。
(四)所附申报损失核批材料的资金总额应分别与“申报表”、“明细表”填报数相一致。
五、关于报送报表的具体要求
(一)资金核实报表由各级行自下而上逐级上报。
(二)各级行上报时,均应从下级行报送的报表中扣除在本级权限内已批准处理的部分,另行填制“申报表”、“明细表”和“批复意见”报送上级行。
(三)各分行务于十月三十一日前将报表报总行一式五份,分行以下各级行上报的时间和份数由各分行确定。
(四)在报送资金核实报表时,各分行应同时报送资金核实工作情况的报告一式五份。报告要综述本行资金核实工作的基本情况和资金损失的有关数据;年初呆帐准备金数量和年内经批准冲销呆帐贷款的数量;上报总行审查批准资金损失的具体情况;在核实资金工作中有何难以解决的问题等。
六、各分行可根据本补充通知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向所属行进一步提出具体要求。

附件: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实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财政厅(局)、人民银行分行、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
《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已经全国清产核资工作会议讨论,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属有关部门和各专业银行总行可根据本规定拟定具体实施办法。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上报。

附件:《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

根据《清产核资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有资金核实是指对企业、单位资产清查、所有权界定、资产价值重估后实际占用的全部国有资产价值总量进行重新核实”,现对有关核实国有资金的事项具体规定如下:
一、核实国有资金和核销有关损失的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办发〔1993〕29号)。
2.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通知》(〔93〕财工字第199号)以及其他有关新旧财务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文件规定。
3.《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
4.有关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5.财政部《关于颁发<企业住房基金财务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93〕财综字第95号),《企业住房基金会计处理规定》(〔93〕财会字第47号)。
6.财政部《关于第二期清产核资试点的国有企业有关财务问题处理的通知》(〔93〕财工字第406号)以及有关清产核资的会计处理规定。
7.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二、资金核实的工作程序
1.企业(包括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全部简称企业)要认真核实国家资本金。清产核资中查出的各项资产盘亏、损失、挂帐等要按照清产核资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处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3〕29号文件第二条、第四条规定需要冲减公积金和资本金的,一律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并写出详实的书面报告,认真分析原因,逐项附表(格式附后)说明,按规定编制《资金核实申报表》。
2.企业要认真核实国有资产价值总量。一九九四年试点企业填报《资金核实申报表》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暂按以下规定计算,即: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国家资本金和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额。公式如下:
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国家资本金+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
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国家资本金÷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
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

3.企业于十月三十日前将《资金核实申报表》和书面报告,按财务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地方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户银行确认,同级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复。
中央企业(地质勘探单位、建筑安装企业除外)按财务隶属关系先送当地开户银行、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处(科、组)审核盖章,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如与财政部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处意见有分岐的,将意见附后)后,报财政部,由财政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有关银行总行批复。
中央地质勘探单位、建筑安装企业报开户建设银行审核盖章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如与开户建设银行意见有分岐的,将意见附后)。最后上报建设银行总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确认,报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复。
企业清查出的损失需冲减银行呆帐准备金和作银行呆帐损失的,由开户银行审查,按财政部、人民银行冲销贷款呆帐的条件和审批处理程序办理。
企业根据批复的意见,按财政部有关帐务处理的规定调帐。
4.企业持同级财政部门或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准的《资金核实申报表》及产权登记所需的其它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登记事宜。
附表一:
资金核实申报表
企业单位(公章)
单位:万元
------------------------------------------------------------------------------
| |行 |扣除按规| | | | |
| 项 目 |次 |定已处理|申报处理|界定增|重估 |核实数|
| | |损失的清|资 产 表|增减数|增加数| |
| | |查 值| | | | |
|------------------------|----|--------|--------|------|------|------|
| 栏 目 | | 1 | 2 | 3 | 4 | 5 |
|------------------------|----|--------|--------|------|------|------|
|一、流动资产 |1 | | | | × | |
|------------------------|----|--------|--------|------|------|------|
|其中:1.待处理流动资产|2 | | | × | × | |
| 盘盈盘亏废净损失 | | | | | | |
|------------------------|----|--------|--------|------|------|------|
|2.1991年底以前潜亏|3 | | | × | × | |
|------------------------|----|--------|--------|------|------|------|
|3.1991年底以前产成|4 | | | × | × | |
| 品损失 | | | | | | |
|------------------------|----|--------|--------|------|------|------|
|二、长期投资 |5 | | | | × | |
|------------------------|----|--------|--------|------|------|------|
|三、固定资产 |6 | | | | | |
|------------------------|----|--------|--------|------|------|------|
| 1.固定资产原值 |7 | | | | | |
|------------------------|----|--------|--------|------|------|------|
| 减:累计折旧 |8 | | | | | |
|------------------------|----|--------|--------|------|------|------|
| 2.固定资产净值 |9 | | | | | |
|------------------------|----|--------|--------|------|------|------|
| 3.固定资产清理 |10| | × | × | × | |
|------------------------|----|--------|--------|------|------|------|
| 4.在建工程 |11| | | | × | |
|------------------------|----|--------|--------|------|------|------|
| 5.待处理固定资 |12| | | × | × | |
| 产净损失 | | | | | | |
|------------------------|----|--------|--------|------|------|------|
|四、无形资产 |13| | | | × | |
|------------------------|----|--------|--------|------|------|------|
|五、递延资产 |14| | | | × | |
|------------------------|----|--------|--------|------|------|------|
|六、其他资产 |15| | | | × | |
|------------------------|----|--------|--------|------|------|------|
| 资产总计 |16| | | | | |
------------------------------------------------------------------------------
制表: 复核: 清产核资负责人
单位:万元
------------------------------------------------------------------------------------------
| |行 |扣除按规| | | | |附:申报挂|
| | |定已处理|申报核销|界定增|重估 |核实数|帐停息的 |
| 项 目 | |损失的 |资金、贷|减数 |增加数| |贷款数 |
| |次 |清查值 |款 数| | | | |
|------------------------|----|--------|--------|------|------|------|----------|
| 栏 目 | | 1 | 2 | 3 | 4 | 5 | 6 |
|------------------------|----|--------|--------|------|------|------|----------|
|七、流动负债 |17| | | × | × | | |
|------------------------|----|--------|--------|------|------|------|----------|
|八、长期负债 |18| | | × | × | | |
|------------------------|----|--------|--------|------|------|------|----------|
|九、所有者权益 |19| | | | | | × |
|------------------------|----|--------|--------|------|------|------|----------|
| 1.实收资本 |20| | | | × | | × |
|------------------------|----|--------|--------|------|------|------|----------|
| 其中:国家资本金 |21| | | | × | | × |
|------------------------|----|--------|--------|------|------|------|----------|
| 法人资本金 |22| | | | × | | × |
|------------------------|----|--------|--------|------|------|------|----------|
| 2.资本公积 |23| | | | | | × |
|------------------------|----|--------|--------|------|------|------|----------|
|其中:专项拨款和各种建 |24| | | | | | × |
|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 | | | | | | | |
|------------------------|----|--------|--------|------|------|------|----------|
| 3.盈余公积 |25| | | | × | | × |
|------------------------|----|--------|--------|------|------|------|----------|
| 4.未分配利润 |26| | × | | × | | × |
|------------------------|----|--------|--------|------|------|------|----------|
|其中:亏损挂帐 |27| | × | × | × | | × |
|------------------------|----|--------|--------|------|------|------|----------|
| |28| | | | | | × |
|------------------------|----|--------|--------|------|------|------|----------|
|国有资产价值总量 |29| | | | | | × |
|------------------------|----|--------|--------|------|------|------|----------|
|国家资本金占实收资本 |30| | | | × | | × |
| 比例(%) | | | | | | | |
|------------------------|----|--------|--------|------|------|------|----------|
| |31| | | | |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32| | | | | | |
------------------------------------------------------------------------------------------
制表: 复核: 清产核资负责人
附二:《资金核实申报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企业填报。本表依次经有关部门认真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并附报下一级单位资金核实申报表。
二、本表依据企业实施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填列,共设九个大项,即: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每大项下的具体项目根据清产核资及实施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关政策,按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因素设置。
三、本表1栏是指清查值扣除按财政部有关财务会计规定已处理资产损失数后的余额。
四、本表2栏是指企业清查发生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损失、挂帐数额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通知》〔国办发(1993)29号)等文件规定,需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审批的各项资产损失数和按规定申报冲减银行呆帐准备金的贷款损失数。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盘盈按规定已由企业处理的,应在书面报告中加以说明,不得在《资金核实申报表》中重复填写。
五、本表3栏界定增减数是指按《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进行所有权界定的界定增减净值。企业在填报时应注意本栏数字不得与资产盘盈、盘亏数重复。
六、本表4栏重估增加数是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后,按《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规定的重估审批程序已批准的重估增加数。
七、本表5栏是指企业核实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及申报核定的国家资本金、国有资产价值总量数,以此作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依据。
八、本表6栏指向银行申报挂帐停息的贷款数。
九、本表“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数额应按(93)财工字第199号文件的规定填写。
十、表中有“×”符号处不填写数字。
十一、本表平衡关系:
9行=7行--8行
6行=9行+10行+11行+12行
19行=20行+23行+25行+26行
16行=1行+5行+6行+13行+14行+15行
32行=17行+18行+19行
16行=32行
30行=21行÷20行×100%
29行=21行+30行×〔(23行--24行)+25行+26行〕+24行
左右两侧5栏=1栏--2栏+3栏+4栏
附表三:资金核实各部门批复意见
----------------------------------------------------------------------------------
|开户银行意见|财政中企处意见|企业主管部门意见|国有资产管理|专业银行总行意见|
| | | | 部门意见 | |
|------------|--------------|----------------|------------|----------------|
| | | | | |
| | | | | |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
| | | | | |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 | | | |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人民银行总行意见|财政部门意见|同级政府清产核|
| | | 资办公室 |
|----------------|------------|--------------|
| | | |
| | | |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
| | | |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 | |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附表四: 申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
企业单位(公章) 单位:万元
------------------------------------------------------------------------------------------
| | | | | 损 失 金 额 | | |
|序 号|项目名称|损失原因|项目原值|--------------------------|项目鉴定人|处理意见|
| | | | |合计|其中:申报核销损失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定代表人 制表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